书画

-
- 宋徽宗与宋高宗书法艺术考论
-
● 道艺可归一 江山不复识 宋徽宗与宋高宗书法艺术考论 ︱袁恩东︱ 中国书法史上以家学传承、父子相继的书法家历来为人称赞,王羲之与王献之、米芾与米友仁、赵孟与赵雍等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具

-
- 捡拾白石老人趣闻
-
图1 齐白石《蜻蜓蝈蝈秋趣图》 五代延之宋两院宫廷绘画,传世画作之所以能精绝可人,一是内府画院中,云集了全国最顶级的画工大匠。加之他们中,有不少画工皆来自于民间,故下笔之作,都有自然真实的生活经

-
- “淡墨翰林”王文治行书诗轴
-
图1 行书五言律诗条轴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王文治为乾隆三十五年(1770)探花,官至云南临安知府,后罢归,自此无意出仕,著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等。王

-
- 高奇峰《马上封侯》立轴
-
图1 高奇峰《马上封侯》立轴 “岭南画派”创始者“三杰”之一的高奇峰,最擅长表现飞禽走兽的画题。他以传统笔墨画功,师承“撞水”“撞粉”等花卉画中的特殊技巧,运用于飞禽走兽和山水,致使绘画风格独特...

-
- 丰子恺笔下的“别样春”
-
图1 《旧时王谢堂前燕》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暖花开,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是多么令人惬意。因此,古往今来的画家们都喜欢画它,赞美它,希望它长驻人间。而中国“漫画之父”的丰子恺笔下的春天却别有...

-
- 秋游山间好时光:读王退斋《秋山人在画中行》
-
文艺名家王退斋(1906—2003),名均,字治平、省庐,江苏泰州人,擅书画,工诗文,与苏步青、郑逸梅、施南池、苏局仙等名流时有唱和。生前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春潮诗社副社长。 王退斋绘画作品以...

-
- “今人也见古时月”——古画中的清秋月夜
- 《银塘晓月图》 清 蓝涛绢本设色 98×47cm 中秋节,作为一项深受人们重视的传统节日,历经多年演化最终形成于唐代,而中秋赏月之风也在当时的北方地区甚为流行。这一源自远古“秋夕祭月”的习俗,初始...

-
- 倪瓒,最能代表南宗画灵魂的大师!
- 倪瓒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艺术家不能不关心社会,但是怎样去关心社会?艺术是要超越于当下时空,要存在于这个空间之外,意趣在事实之外来思考。如果处处是自己的功利,常常考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寻求的是自

-
- 这位清代书家,深得董其昌灵动之精髓
- 清代朱昂之行书《陆游诗卷》,纸本31 1×252 6cm,上海博物馆藏。释文:几年不到合江园,说著当时已断魂。只有梅花知此恨,相逢月底却无言。当年走马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

-
- 清代 恽寿平《锦石秋花图》
- 《锦石秋花图》清代 恽寿平 恽寿平(1633—1690年),又名格,字正叔,号南田、白云外史等,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早年工绘山水,宗元人王蒙画风,笔墨清灵秀洁,意境萧散幽淡。后改绘花鸟,远师宋徐崇嗣

-
- 经典|唐寅 行书《自书词卷》
- 《自书词》卷,明,唐寅书,纸本,行书,纵23 3厘米,横551 3厘米。《自书词》卷释文 署款:“晋昌唐寅录似从汉老兄清玩。” 款下钤“学圃堂印”、“唐子畏图书”。引首印“吴趋”。鉴藏印有“嘉庆御览之宝...

-
- 北宋奇葩郎中卖药送画,一不小心将自己营销成了画家!
- 北宋有个奇葩郎中,对每个来买他药的人,都附送一幅画,不但开创了“买一赠一”的促销先河,更是一不小心把自己营销成了画家。 许道宁,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

-
- 两位百岁寿星画水仙,各有千秋!
- 朱屺瞻(1892-1996),中国绘画史上的巨匠,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者。 朱屺瞻的作品朴拙淋漓,水墨腴润。其大写意花卉,喜用浓墨、焦墨和重色,下笔酣畅,气势逼人,大叶枯藤,精力弥满。 朱屺瞻的水

-
- 应野平花果册,太美了
- 应野平花果册 1987年作应野平(1910—1990),幼承家学,喜爱绘画,16岁后专攻山水。初学王石谷、王鉴,后师石涛及宋元诸家画风。应野平是现代山水画大家,没想到他也是个花鸟画能手。他笔下的这组花果册,落笔

-
- 《康熙南巡图》 了解下
- 《康熙南巡图》是清朝初年宫廷绘画中的辉煌巨制,记载康熙皇帝南巡时的所见所闻,全套共十二卷,历六载而告成,无论在艺术或是历史层面都深具意义,极为罕见。本次展出的第六卷散佚逾百年,于苏富比2020年秋

-
- 论画马,这位北宋画家做到了极致
- 说起中国画里的马,很多人想到的会是徐悲鸿笔下那尽显恣意的奔马。但早在几百年前,北宋的李公麟就已凭画马享誉画坛,还收获了包括苏轼,黄庭坚,王诜在内的大批迷弟。而除了鞍马绘画,作为元祐文人圈的一员

-
- 历代艺术家眼中的猫
-
图1 南唐周文矩《仕女图》 古今中外很多的历史名人爱养猫,甘当“猫奴”,远的如南宋的陆游“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近的有清代的张之洞,近现代的钱钟书、季羡林,国外的如英国首相丘吉尔。图...

-
- 清代画家丁观鹏《乞巧图》
-
在现代一些人的眼里,七夕节是情人节,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写出了人们祈求幸福美满、爱情永恒的美好心愿。其实七夕节起初并不是情人节,而是乞巧节,即女子学...

-
- 画竹“圣手”诸升《清风翠竹图》
-
竹之清风高节,为历代画家文人最喜抒发情感的入画素材。苏轼曾在《于潜僧绿筠轩》写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东坡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