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正文
媒体人 媒体人
2021 06/25 00:21
文章来源 互联网 文章访问

“贫穷艺术”先驱皮斯特莱托:艺术就如同一面镜子

  现年88岁的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是二十世纪“贫穷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6月8日,其个展“生命的公式”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呈现他半个世纪艺术生涯的重要创作及艺术理念。

  对皮斯特莱托而言,艺术就如同一面镜子,他以镜子作为媒介,一方面反射出了真实的自己,另一方面折射的是他人、社会及矛盾的对立统一以及时空的无限问题。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1933年生于意大利比耶拉,是二十世纪艺术运动“贫穷艺术”(Arte Povera) 的代表人物之一,并于2003年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终生成就奖。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

  “贫穷艺术”一词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意大利。这一运动主要指艺术家选用废旧品和日常材料,或其他被忽视的材料作为表现媒介,他们的观念旨在摆脱和冲破传统的“高雅”艺术的束缚,并重新界定艺术的语言和观念。

  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展览由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本人策划,呈现19件组作品,包括装置、镜画、《第三天堂》系列的最近创作版本,以及相关文献,以此呈现其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和艺术理念。

  皮斯特莱托自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他的艺术生涯中具有重大意义的镜面绘画创作。他从日常物品出发进行的创作,打破了传统绘画的“高雅”出身,让观众的参与构成了作品的动态发展。在艺术家半个多世纪的创作中,镜面绘画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挑战,以行为、装置、雕塑等多种展现形式,延续艺术家理性的探索。

  展厅现场

  皮斯特莱托早期的艺术实践致力于自画像的探索。民生美术馆展览部负责人高山告诉澎湃新闻,“他的父亲是一位古典油画修复师,早期跟着父亲接触到绘画。之后,由于家里希望他有一个更好的营生手段,便把他送去了一个广告学校,在那里接触到了更前卫的思想理念。五十年代中期,他的自画像就开始受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弗朗西斯·培根在意大利的展览对他的触动很大。他的作品是非常抽象模糊的,指向的是一种泛泛的人的概念。”

  1961年至1962年间,皮斯特莱托创作了最早的一组“镜画”作品。他在画布上均匀涂上纯黑的颜料,使其呈现反光的效果,使画布具有了镜子的属性。他从画布中发现了自己的新形象。在凝视像镜子一样的画布过程中,他发现,镜面自画像不仅仅是他的自画像,也是所有在画布面前的观众的影像。由此,艺术家开始将自己的自画像变成了另一种“自画像”,这也很快令这位艺术家蜚声国际,其“镜画”系列也成为其艺术创作与理论思想的基石。

  《镜子的划分与倍增》钢结构,石膏板,镜面 ,2018

  《打破镜面——动作4》 超级镜面不锈钢丝网印, 2017

  展厅现场,作品《彩色二减一》

  在随后其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镜面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二维空间的作品,而是变成了三维、四维空间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线的变化、人来人往的穿梭,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所有的可能性,都在镜子里面出现,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再出现。我们看到我们的存在,其实只是非常有限的时间。但镜子并不代表我的意志,或是作为我的情感,它只是单纯地反映现象。”皮斯特莱托曾这样说道。展厅中,大型装置作品《镜子的划分与倍增》则呈现出以各种不同角度打开的双面镜,镜面之间的互映及反射暗示着个体与环境甚至所处社会的关系。

  评论家杰尔马诺·切兰特(Germano Celant)曾于1967年提出的“贫穷艺术”概念提供了重要参照——消解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以原始质朴的物质材料重新界定艺术的语言和定义。1965年至1966年间,皮斯特莱托创作了一组名为《减少的物品》系列作品,该作品被视为“贫穷艺术”运动的奠基之作。

  《大井》镜面,瓦楞纸,1965–2021

  《无限立方米》 镜面,麻绳,木头,1966–2021

  在展厅现场,观众可以看到“减少的物品”系列中的作品《大井》,一件以瓦楞纸与镜面为材料创作而成的作品。这些普遍的日常材料经皮斯特莱托的艺术处理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此外,另外一件重要作品《无限立方米》是一个由六面镜面向内的镜子界定出的一立方米空白空间,该空间在镜面中相互照应,无限延伸。

  1967年之后,皮斯特莱托将来自不同领域与社会各界的艺术家聚合到一起进行“创造性合作”。九十年代,他通过“公共艺术计划”,将艺术与社会各领域积极地联系起来,旨在激起与制造“有责任的社会变化”。

  展厅现场 第三宣言

  《第三天堂纱帘——三元转化》,12面纱帘,织物印刷,2020

  2003年,在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终生成就奖后,皮斯特莱托发表《第三天堂》宣言,并开启了这一系列的创作。他创作的“第三天堂”符号由表示无限的数字符号“∞”演变而来。在皮斯特莱托看来,三个圆分别象征着自然主宰的世界、现代社会创造的人工世界以及这两者终将达成平衡共生的理想世界。意大利语“天堂”一词来源于古波斯语,意为“受保护的花园”,作品名意在引领每个人在生活的家园中去承担各自应当担负起的责任。这一符号作品曾经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世界各地,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中庭、在古巴哈瓦那的教堂广场上、在俄罗斯莫斯科的列宁雕像旁等,宣示着艺术家愿携手他人共同营造一个全新世界的理想。

  皮斯特莱托作品《第三天堂》在布鲁塞尔欧盟理事会大楼,2014年

  皮斯特莱托作品《第三天堂》在瑞士日内瓦的万国宫前

  “罗斯科、波洛克都有对自己内心精神上的探索,对他的影响很大。但是,他们的作品挂在美术馆的墙上表现出来的还是表现主义。于是,他开始考虑这一问题,认为只有客观地将自己退远,从自己的主观中走出,才能更好得看清世界。而《第三天堂》理念和镜面的阴阳等,那种对立、轮回等也展现了他对东方哲学的迷恋。”高山这样说道。

  展览将展至9月30日。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首页 |业界 |书画 |名家 |评论 |展览 |拍卖 |藏品 |文化 Copyright © 2018-2021 TXYSW.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客服QQ:67650701
回到顶部